周末专栏 |马斯克访华,释放重大信号!
来源:早盘见闻 时间:2023-06-17 18:02:15
5月29日预告本周内访华,30日私人飞机就落地北京,受到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的接待,外交部发言人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欢迎。 他抵达中国后,第一时间称赞中国航天,并明确表示反对“脱钩、断链”。不久,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见面、散步的照片也被发到网上,可谓是马不停蹄。 热情互动之下,结合四月初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,我们不难发现—— 要理解马斯克这场加注的深意,首先要从他与中国的渊源讲起。
彼时是2020年1月,在特斯拉国产Model 3的交付仪式上,马斯克即兴热舞,“嗨”动全场,也“嗨”上了中国互联网。
(资料图片)
有人说他纯为作秀,可了解的人都知道,马斯克绝路逢生,确实该高兴高兴。 原来,此前的特斯拉因为产能危机,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巨大窘境,“钢铁侠”还是骗子?一线之隔。那时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已经提上日程,接下来表现如何,事关特斯拉的生死。 2019年1月厂区破土动工,10月就成功投产。期间,3天完成立项、规划和选址,5个月完成工厂审批。 投产第一年,上海工厂产能就达到了25万辆,占到了当时特斯拉全球产量的近一半,此后稳定的持续交付,更是在3年内助力特斯拉预计产值达到1300多亿元,年产量超100万辆。 可想而知,上海工厂极高的生产效率给马斯克留下了深刻印象,他专程赶到上海,在当年底的股东大会上盛赞: “上海速度”不仅拯救了马斯克的燃眉之急,还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整个特斯拉。 自然而然,帮助马斯克在中国操持局面,主导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签约、建设和投产的朱晓彤,也成为了马斯克最倚重的人。 朱晓彤(左)和马斯克(右)
此次马斯克访华,这个出生于辽宁沈阳的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正陪同在侧,由于执掌着特斯拉的全球汽车业务,朱晓彤被视为仅次于马斯克的特斯拉二号人物。 值得一提的是,4月9日,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时,也是朱晓彤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。 这意味着,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即将落地上海临港。 作为首个海外工厂,其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Megapack,储能规模近40GWh,超过特斯拉加州工厂的产能。而且特斯拉的储能技术世界领先,只要落地上海,必然会带动中国储能产业链的全面升级。 在外企撤离、民营信心不足的现状下,特斯拉这一项大手笔的对华投资,无异于“雪中送炭”,也在这个关键时刻,将我们导向无法绕开的重要的供应链议题。近年来,供应链移动问题总是触动我们的神经。 由于各种因素,越南、印度等国正在成为中国供应链转移的目的地。 如今,外资企业的供应链策略加速由“all in中国”转为“中国+N”,以苹果为代表的转移,成了一大新趋势。 而在事实基础之上,我们能明显感到企业和大众舆论正呈现两极偏向。一边是制造业企业的暗自悲观,另一边是舆论认为“谁不来中国谁吃亏”的甚嚣尘上。究其原因,是舆论场只看到企业收益的数据,却忽略了背后经营的艰辛和对经济拉动的助益。 马斯克访华期间,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.3亿次。评论中对“此人来访纯属牟利”的批评和不屑随处可见。 抵制无底线的逐利是理所应当的,可就像松下幸之助说的,“企业不盈利就是罪恶”,正常经营者岂不冤枉。因为企业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,没有盈利怎么可能持续?商业的关键在于互相成就,高傲和偏见对营商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。当然,话不能只说一头。苹果也好、特斯拉也好,在中国也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效应。 很多外企离开中国,而马斯克却访华,也给我们提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:我们的供应链优势真的红利已去吗?摩托车大战对于任何拥有电子工厂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。越南摩托车最初由中国品牌主导,但由于价格竞争,质量不断下降。随着越南购买力的增强,日本摩托车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。河内的大街小巷现在大多被日本摩托车占据。 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已然不是早年的样子,该踩的坑踩过了,筑好的壁垒也不会被轻易打破。 我们为什么说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的签约是一个重要的信号?因为它提醒我们,在商言商,践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姿态,一定会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企业和政府部门“用脚投票”。 学海无涯苦作舟,祝大家在学习和投资道路上不离不弃,坚持终将成功!
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,可直接参与话题讨论哦,有机会添加作者微信,可获得和大神1V1沟通机会哦~微信推送规则是你看我越多、赞我越多、分享越多,我在你所有微信号中的优先级越高,也就越容易让你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推文。
点赞、分享、在看都会提高我的优先级排名。当然,最简单的方法还是:点击标题下蓝字→点击右上方“…”→设为星标,这样就能一劳永逸地让我的推文能及时出现啦。